读懂中国楼市
3月5日,“网红医生”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参加了主题为“博疫论——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”的线上直播,分享了他对疫情的观点。直播中,张文宏还打趣地提到:“这个病什么时候会下来,时间点已经不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了。欧洲什么时候到了高峰,美国什么时候到了高峰,就是我们开始吃定心丸的时候,这个时候我可能会考虑买一点股票。”
01
张文宏主任所说“欧美的流行高峰”到了吗?
张文宏是这次疫情中,最说真话的医生。
他在疫情最初做出的科学和理性判断,都已被证实。
在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的时候,张文宏就曾经预测中国抗疫可能出现三种情况:
第一种是非常顺利的话,应该2-4个月能控制;第二种是胶着,大概需要6个月;第三种是中国控制不住,疫情席卷全球。
张文宏
很不幸,他的第三种预测已经成为现实。
他从来没有预测过疫情结束的时间节点。
“到那时可能会考虑买一点股票”,说的是疫情在欧美国家达到流行高峰。
很多人讨论这一话题:现在欧美国家疫情到达高峰了吗?
从欧美各国披露的信息来看,现在还尚未达到疫情发病的高峰。
当然,这只是我们非流行病学专业人士,也并没有任何数据模型的判断。
那么张文宏主任所说的“到那时可能会考虑买一点股票”的时间点,如何理解呢?
股市,具有强烈的预期市场的色彩。
利好和利空,都会提前传导。
我们理解的张文宏主任所说的时间节点,应该是市场最恐惧的那一时刻,或者说是理论上的市场最低点。
从最近两天的欧美股市来看,可能这一时间节点正在逼近。
在过去的9天时间里,美国股市暴跌并三次熔断,创下历史纪录。
截至北京时间3月17日凌晨4点,道琼斯指数下跌近3000点,跌幅近13%,创1987年以来最大跌幅。
北京时间3月16日下午开市的欧洲股市,同样遭受重创,德国、法国股市盘中一度跌幅超过10%,好在此后反弹,收盘跌幅收窄。英国富时100指数最终收盘下跌4.01%,德国DAX30指数下跌5.31%,法国CAC40指数下跌5.75%。
全球市场充斥着百年不遇的恐慌情绪。
在全球股市暴跌之际,素有恐慌指标之称的VIX指数狂飙超30%,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。
真的想抄股市底的人,或许应该做好准备了。
当然这个底有多长。换句话说,这个底是一个时间点还是很长一段时间,很难说。
这涉及到疫情的控制和发展,人类和病毒斗争的进展。
或许很快,也许要拖一年半载,甚至更长的时间。
标志性节点应该是:
1.疫苗研制成功。
2.特效药被发现或研制成功。
3.新冠病毒如同SARS病毒一样,突然消失。
4.找到了降低死亡率的医学办法,将死亡率下降至与季节性流感接近的水准。
可以用一句话描述:人们已经不太恐慌,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。
02
什么时候可以买点房子?
这个问题是无数读者所关切的。
楼市和股市,有很多相同和相近之处,也有很多不同之处。
如果以目的属性来区分的话,股市理论上全部是投资者;楼市则有一部分是属于自用的,另一部分的目的是投资。
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,购房也会有双重属性,也就是所谓既自住又投资。
既满足了自己居住需求,又寄予了财产保值增值的期望。
由于这种属性的不同,股市的预期性更强,波动性更强,流动性更强。
而楼市的波动,频率和波幅,一般都小于股市。
由于绝大多数人存在着自住的目的,所以楼市流动性也较弱。
但楼市和股市有一点共通,就是当发生重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时,一般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。
另外一点,中国的房地产市场,非市场属性远远高于一般真正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。
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,和中国特有的土地财政、国有土地垄断、银行等金融部门相对垄断等特点密切相关。
厘清这些特点,同时厘清自己的投资目的,思路就会渐渐清晰。
刚性需求的购房者:要问自己需求刚性到什么程度?
要问自己,购房之后包括按揭压力在内,是否考虑到后续可能的经济形势恶化和收入降低时,仍能够应对。
改善型购房者:理论上当然可以入市,只要选择正确,增加的投资额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。
纯投资购房者:要问自己在这场个人资产的保卫战中,还有没有更好的投资形式选择?是否考虑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因素?是否能够承受最坏的情况?
当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有一些中国现阶段的特征。
城市之间的分化将加剧,城市的性价比将更加凸显。
城市的总资源,既包括城市的天然禀赋、公共服务,也包括了历史文化、社会治安、政商关系等等,以及城市就业创业机会和收入。
生活成本,包括就业创业成本、就学成本、就医成本、交通成本,当然权重最大的是居住成本,也就是这个城市的房价。
这次疫情之后,衡量城市性价比,还将加入一个新的影响因素,就是这个城市的城市管理能力和危机驾驭能力。
这一点也很重要。
这些因素考虑清楚了,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入市的时间坐标和地理坐标。
评论已关闭。